高級中學語文高級中學語文(考前沖刺)問答題每日一練(2019.04.20)

來源:考試資料網(wǎng)
1.問答題

案例:師:同學們看45頁課下注解①,本文選自《華蓋集續(xù)編》?!度A蓋集續(xù)編》是魯迅結集于1927年的一本雜文集子。課本卻將之編入了散文單元,還有的書本把它編入了記敘文單元。記敘文中的記敘是為了寫人敘事,而議論文中也有記敘,主要是為了說理。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要認真地思考本文中記敘的作用。然后再判定這篇文章究竟屬于哪一類的文體。請同學們找出文中集中記敘的段落,并思考它在文中的作用。(生閱讀,并在課本上勾畫)師:先看第四部分,看這部分主要交代了哪幾件事?生:第一是劉和珍等人遇害;第二是段政府說她們是“暴徒”;第三是流言家說她們是“受人利用”。師:是的。這部分記敘,作者概括交代了三件事:一、劉和珍等人被殺.二、政府說她們是“暴徒”,三、流言家說她們是“受人利用”。劉和珍等遇害了,卻有人說她們是“暴徒”“受人利用”,事實的真相果真如此嗎?如果我們對事件的本末有一個較為基本的了解,就會得出一個真實的結論。請同學們認真閱讀第一部分的第①②段、第三部分的兩段和第五部分的兩段,思考這幾段的記敘有什么作用?(齊讀第一部分的第1、2段)師:請概括文章第一段意思。生:交代文章寫作的緣起,即程君要求我寫文章紀念劉和珍。師:非常準確??聪旅?,“凡我所編輯的期刊,大概是因為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一向就甚為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作者所編輯的刊物為什么“有始無終”,銷行寥落?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生:是因為魯迅所編輯的刊物是進步的刊物,常常遭到反動政府的禁錮和查封。生:作用是揭露了反動政府對進步文化的摧殘和扼殺。師:是的,魯迅先生所編輯的刊物,或者所寫的文章常常遭到反動政府的查封,北洋軍閥時期是這樣的,國民黨時期更是這樣。那么,別人不訂先生刊物,劉和珍卻“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毅然”在這里有何作用?生:“毅然”說明劉和珍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女子,她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師:“毅然”表明劉和珍做事態(tài)度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剛才已經(jīng)說過,魯迅所編輯的刊物是進步刊物,一個喜歡讀進步作品的青年,就是“進步青年”。這里的記敘,主要突出劉和珍是一個做事果斷、有主見的進步青年。(板書)師:再看第三部分,第一段雖然不是記敘,但為了講述的方便,我們也要分析這一段,先概括這一段所表達的意思。生:高度評價劉和珍,表達了對劉和珍的敬仰之情。生:“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表現(xiàn)先生對劉和珍的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的學生”,主要是表現(xiàn)先生的自謙。師:回答得非常好。作者說自己是“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而說劉和珍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意在贊揚劉和珍是一個“愛國青年”。(板書)師:請同學誦讀第二自然段,分清層次,概括層意。(學生讀課文,學生分析層次,歸納層意)生:分四層:第一層到“但是我不認識”;第二層到“態(tài)度很溫和”;第三層還是到“態(tài)度很溫和”;后面為一層。師:請歸納層意,每層用四個字,盡可能用課文中的相關詞語。生:(1)初聞姓名;(2)名實結合;(3)多次見面;(4)最后永別。師:你是根據(jù)什么來分層的?生:時間順序,文章的每一層都有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作領起。師:這一段寫“我”和劉和珍的全部交往,其中,有兩組突出的對比,請找出來,分析其作用。生:想象中的劉和珍和現(xiàn)實中的劉和珍作對比。想象中的劉和珍是“桀驁鋒利”的,而現(xiàn)實中的劉和珍是“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師:這樣寫,用意是什么?生:這樣寫,表現(xiàn)劉和珍溫柔、善良、和藹、可親的性格特點。師:回答準確,哪位同學來分析第二組對比?生:用教職員和劉和珍作對比。教師認為責任已盡,而劉和珍卻認為責任未盡,突出劉和珍心憂國事,比教師還有遠見。師:一語中的。這兩組對比,前者表現(xiàn)劉和珍“和藹”“微笑”;后者突出劉和珍比教師還有遠見。(板書)師:(學生讀課文第五部分的兩段)這一段的中心內容是什么?生:詳細地寫劉和珍等人遇害的經(jīng)過。師:文中用“欣然”一詞,有何用意?生:欣然,高興的意思,與后面的慘遭殺害形成鮮明的對比,還表現(xiàn)了劉和珍很勇敢。生:“欣然”說明劉和珍此去請愿是主動的、自愿的,沒有人逼迫她。駁斥了前面流言家所說的“受人利用”。(板書)師:很高興同學們能如此地領悟課文。作者詳寫遇難的經(jīng)過,還有什么作用?生:這一段寫得非常詳細,甚至可以說是用實錄文字再現(xiàn)當時的情狀。詳寫是為了進一步印證前面的“羅網(wǎng)”,說明反動政府對劉和珍等愛國學生的殺害是有預謀的,兩相對照,說明誰是真正的暴徒。師:同學們已經(jīng)深刻地理解了先生的意圖:就是要表現(xiàn)劉和珍等的勇敢、主動,揭露“三·一八”慘案的事實真相,即反動政府對愛國學生屠殺是有預謀的虐殺。(板書)看板書,我們來總結一下,作者筆下的劉和珍是一個溫柔、善良、和藹、可親的弱女子,她絕不是“暴徒”。既然劉和珍不是“暴徒”,對照劉和珍等的死難經(jīng)過,那么究竟誰是“暴徒”?生(齊):段祺瑞執(zhí)政府。師:文章用近乎實錄的筆墨,記敘了“我”和劉和珍的全部交往,刻畫了我所認識的劉和珍的性格特點。劉和珍不僅是一個做事果斷、有主見的進步青年,而且是一個心憂國事、有遠見的愛國青年;此去請愿也是主動、自愿的,沒有人逼迫利誘她。因此,像劉和珍這樣的有主見、有遠見的青年,是決不會“受人利用”的。既然劉和珍不會“受人利用”,那是誰“受人利用”呢?生(齊):流言家。師:可見本文記敘的作用是--什么?生:是為了擺事實,講道理。生:為了揭示誰是暴徒,是誰受人利用。師:也就是說本文就是針對“誰是暴徒?是誰受人利用?”這兩句話而寫的。一方面揭露反動政府兇殘;另一方面揭露反動文人的無恥。在這兩個方面,作者是平均使用力量呢,還是有所側重?如果是有所側重,請你回答是以哪個方面為主?其實文章中有兩句話,已經(jīng)證明了作者的觀點,請找出來并加以分析。生:本文是以揭露“是誰受人利用?”為主的。
第一部分第3段有一句話:“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尤”字表明“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相比反動政府的屠殺更令人憤怒。生:課文第四部分最后一段說:“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也用了一個“尤”字,能證明是以揭露流言家為主。師:同學們,同意他們的觀點嗎?生(齊):同意。師:是??!反動政府血淋淋的屠殺,其罪惡是有目共睹的,可反動文人的顛倒黑白、扭曲是非的流言,就會使真相迷失。請看46頁課下注解,魯迅在《死地》一文中說:“我覺得有一些比刀槍更可以驚心動魄者在。”即是指反動文人的流言。請看最后一個問題。在第四部分的末尾,作者說:“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魯迅先生所說的“緣由”是什么?請根據(jù)上下文加以解釋。生:指上面所講的“慘象”和“流言”。師:有道理,再具體、準確點。生:“慘象”指反動政府在政治上的血腥屠殺,流言指反動文人在思想上的愚弄。師:是啊!屠殺使人恐怖膽寒,噤口不語:可流言又讓人是非莫辨,不知所從,歷來的反動統(tǒng)治者就是用這兩種方式壓制和愚弄人民的。這節(jié)課,同學們真正了解了先生的寫作意圖,那就是用事實說話,揭露反動政府殺人的罪行和反動文人下劣無恥的流言。從記敘部分來看,記敘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回答“誰是暴徒?”和“是誰受人利用?”這兩個問題的。記敘的目的是為了說理,從體裁上講,這篇文章不屬于記敘文,仍是一篇具有鮮明時代性和戰(zhàn)斗性的雜文。(下課)
問題:1.上面是一位高中語文教師有關《記念劉和珍君》一課的教學實錄,請認真閱讀并作出評析。

2.問答題

下面是一位高中生的習作,閱讀并完成下列各題。案例:生活中的一朵浪花①漂亮的小米班上轉來一名新同學,是個陽光男孩。他與小米成了同桌。②“嗨,你好,以后多多關照。”男孩很陽光地向小米打招呼,還在埋頭補覺的小米聞聲抬頭,又慵懶地低下了頭,只留給男孩一個“嗯”。③男孩對漂亮的小米很熱心。他上課很認真地做筆記,下課后就主動塞給小米,因為他知道小米上課不是跟周公約會,就是靈魂出竅找仙人打牌去了。晚自修時見小米對著如芝麻般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頭昏腦脹時,男孩總會很耐心地教她發(fā)音,給她講解單詞的意思。小米課上被老師提問而問呆若木雞時,男孩也會在一旁細聲提醒她……一個月下來,小米對這位同桌的好感頗增。他們形影不離,小米甚至對男孩多了一絲特別的情愫。④終于一天,小米懷揣著一份期待,問男孩:“你為什么對我這么好呢?”男孩先是楞了一下,然后揚起嘴角說:“因為我來這個班不久,想快點融入你們,所以我就要對別人好,這樣大家才會更快的接受我,你是我同桌,我當然會對你更好了。”⑤小米聽完失望地“哦”了一聲,面向窗外,正自嘲著自己的自作多情時,男孩像以前一樣好聽的聲音一如既往地又一次響起:“其實你不笨,只是沒掌握學習方法。你這么漂亮,人緣那么好,如果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問題,大家一定會努力幫你的。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來找我,我一定盡我所能幫助你。”小米回頭,男孩的一張陽光燦爛的笑臉讓小米感到無比溫馨,她也回以一個純純的笑。⑥小米明白:我哪里比別人笨呢,一個月來在男孩的幫助下我已不再害怕背冗長的文言文,不再躲避數(shù)學枯燥的幾何函數(shù),不再對著一堆字母組成的單詞發(fā)愁,別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咭换窝?,幾年過去了,男孩在南方上學,小米則被北方一所高校錄取,他們離得很遠,可他們中學時結下的友誼猶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依然潔白閃耀。
問題:1.請從③④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⑤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并改正。2.請從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對這篇作文進行簡要的評價,并指出修改意見。

3.問答題

閱讀下面一則書信,完成后面的問題。 案例: 鋼琴的記憶 親愛的正勇老弟: 你好! ①聽說你心情郁悶,說是姨父、姨媽為你報了二胡班,你學了幾天感覺好難,所以想退學。但費用已交,是退不回來的,于是姨父、姨媽強逼你去學。我想,你還是不妨硬著頭皮去學吧,也許會有意外驚喜呢!我是一個過來人,我深有體會-- ②現(xiàn)在,每次親朋好友來我家聚會,媽媽、爸爸總會讓我到鋼琴前彈上一曲,營造輕松愉悅的氣氛。我也總是欣然領命,親朋好友也常常叫好!然而,說到我彈鋼琴,我曾經(jīng)歷過說不出的向往和苦痛。 ③那一年的元旦,在幼兒園的年會上,我們的老師在會堂一角的鋼琴上演奏了一曲,鋼琴曲一會兒如行云流水,一會兒如彩虹初現(xiàn),一會兒又如泣如訴……贏得了陣陣熱烈的掌聲。從那刻起,我就決定要學好鋼琴?;丶液?,我扯著媽媽幫我報了鋼琴班。 ④幼兒園就這么在歡快的琴聲和笑聲中渡過了。到了小學,為了我能在鋼琴上有所建樹,媽媽花了兩萬元巨資幫我買了一臺鋼琴,還請了一個老師專門教授我。慢慢地,鋼琴占據(jù)了我的大部分休息時間,我心生苦惱,本來可以經(jīng)常和同學相聚.可就是因為這臺可惡的鋼琴無情地剝奪我們的相聚。 ⑤到了三四年時,我已經(jīng)失去了剛入小學時的那份清閑,大批的作業(yè)和鋼琴完全填滿了我的雙休。為了我鋼琴考級,父母親就讓我“長年累月”地彈,彈,彈,彈得我頭暈腦漲。而我呢,為了奪回我的玩耍時間,幾乎每個月都會和父母發(fā)生爭吵。 ⑥雖說我彈鋼琴抵觸情緒大,但在五年級時,我已考過了六級,這是我始料未及的,然而也是在情理之中,因為在這段時間,無論冬夏,我每個星期六都去另一個城市,聽XX學院的一位段老師的課。段老師是我遇到的最粗魯、最無理的老師。他總是繃著一副兇臉孔,兩腮的皺紋一根一根的,像一條條醬色的蚯蚓,一副黑中帶紫的眼鏡架總是搭在那雙緊鎖的眉頭下方。 ⑦他很暴躁,有回我彈錯了音,他當即就把我的手提起來,猛地向琴鍵砸去,砸得鋼琴發(fā)出像野豬拱地似的尖銳地吼叫了一聲。然而,我不知他有什么魔法,經(jīng)過他的教導,我彈鋼琴的水平卻蹭蹭蹭地往上漲。在六年級小學畢業(yè)后的暑假,我一路順風地考過了十級,我高興地恨不得飛起來。 ⑧如今,我回過頭想想,如果沒有這當中的“寒徹骨”“酷暑夜”,沒有媽媽的蠻橫,沒有段老師的兇樣……就決不可能有這般美麗的心情,就決不會給親朋好友帶來陣陣歡樂。 ⑨好了,信就寫到里。希望你讀了我的信后,能早日走出苦惱,快樂無比! 喜歡你的哥哥:歐陽歡 2014年11月17日
問題: 1.請從第④⑤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⑥⑦段中找出一個病句,并改正。 2請從內容方面對該習作進行評析。

4.問答題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朱光潛《咬文嚼字》(節(jié)選)郭沫若先生的劇本《屈原》里嬋娟罵宋玉說:“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上演時他自己在臺下聽,嫌這話不夠味,想在“沒有骨氣的”下面加“無恥的”三個字。一位演員提醒他把“是”改為“這”,“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就夠味了。他覺得這字改得很恰當。他研究這兩種語法的強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單純的敘述語,沒有更多的意義,有時或許竟會“不是”;“你這什么”便是堅決的判斷,而且還必須有附帶語省略去了。根據(jù)這種見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一句話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見文學創(chuàng)作第四期郭沫若札記四則)。這是煉字的好例,我們不妨借此把煉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員把“是”改為“這”,確實改得好,不過郭先生如果記得《水滸》,就會明白一般民眾罵人,都用“你這什么”式的語法。石秀罵梁中書說:“你這與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楊雄醉罵潘巧云說:“你這賤人!你這淫婦!你這,你這大蟲口里流涎!你這,你這--”一口氣就罵了六個“你這”??纯催@些實例,“你這什么”倒不僅是“堅決的判斷”,而是帶有極端憎惡的驚嘆語,表現(xiàn)著強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帶情感的判斷。縱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見出來。不過它也不一定就是“單純的敘述語,沒有更多的含義”?!都t樓夢》里茗煙罵金榮說:“你是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這里“你是”含有假定語氣,也帶“你不是”一點譏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對了。從此可知“你這”式語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語法都來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這”式語法大半表示深惡痛嫉,在贊美時便不適宜。
二、“是”在邏輯上是連接詞,相當于等號。“有”的性質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風度”一句中,“風度”是動詞的賓詞。在“你這革命家的風度”中,風度便變成主詞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話。這番話不免啰嗦,但是我們原在咬文嚼字,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咬文嚼字有時是一個壞習慣,所以這個成語的含義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學,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文學借文字表現(xiàn)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從來沒有一句話換一個說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例如《史記》“李廣射虎”一段: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更復射,終不能復入石矣。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虛在《史記辨惑》里說它“凡多三石字”,當改為:以為虎而射之,沒鏃,既知其為石,因更復射,終不能入?;蚋臑椋簢L見草中有虎,射之,沒鏃,視之,石也。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簡潔些,卻實在遠不如原文,“見草中石,以為虎”并非“見草中有虎”原文“視之,石也”,有發(fā)現(xiàn)錯誤而驚訝的意味,改為“既知其為石”便失去這意味。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的意味,改為“終不能入”便覺索然無味。這種分別,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細心玩索一番,自會明白。課文介紹《咬文嚼字》是我國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光潛的一篇文藝隨筆,撰寫于1943年。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不僅能夠領略朱光潛先生精妙的思想,更能領略此文獨到的寫作特色。單元導語這個單元學習文藝評論和隨筆。這些文章或探討藝術表現(xiàn)的語言形式,或評論某種美學現(xiàn)象,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閱讀這些文章,能打開我們的思路,啟發(fā)我們去探討某些問題,加深我們對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鑒賞的認識。學習本單元,除了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最好能夠調動自己平時閱讀作品的藝術體驗,與文章中的相關評論作一番比較。不妨參照這些文章的寫法,試著對自己熟悉的作品也做一點分析和論說,這對于提升我們的審美品位,增強文藝評論能力,當會大有裨益?!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實驗)》的相關規(guī)定能閱讀論述類、實用類、文學類等多種文本,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學生情況高中二年級,班級人數(shù)45人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條件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幻燈片,播放視頻、音頻文件等。
問題:1.請閱讀以上《咬文嚼字》課文節(jié)選,并結合高中課文《咬文嚼字》全文,為其設計教學目標并說明教學方法。2.請為本文設計一則課堂導入語,并說明課堂導入的作用。3.請為《咬文嚼字》設計一則思考題(需給出參考答案),并說明設計意圖。

5.問答題

認真閱讀以下《滕王閣序》的教學片段,完成下列各題。案例:師:上兩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作者王勃,疏通了文句,整體把握了全文框架,品味了文中的警句,充分感受到了王勃的不羈才情。文章的思想性也很強,雖有對時運不濟的感嘆,但更有窮且益堅的豪情。同時,我們還注意到,《滕王閣序》作為一篇典范的駢體文,除了某些虛詞襯詞外,全篇都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對偶其實也就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生:對聯(lián)。師:老師上節(jié)課曾結合課文講到了對聯(lián)的基本規(guī)范,同學們還記得其要點嗎?生:字數(shù)相等,詞性相同,節(jié)奏相仿,平仄相諧,文字相關,強弱相當,內容相別。師:很好。咱們今天就學學王勃,試寫幾副對聯(lián)。大家有信心嗎?生:有!師:我先介紹自己結合課文內容寫的幾副對聯(lián),算是拋磚引玉。然后同學們用大約15分鐘時間各擬一副對聯(lián),當然多的話就更好了。盡量做到對仗工整,格調健康,有辭彩,有內涵。寫好后就抄到黑板上,以便大家欣賞。注意要豎著寫,符合對聯(lián)的書寫習慣。好,現(xiàn)在我先寫上我自己擬的三副對聯(lián):“千言美文繪千里盛景,光照千古文苑;一座高閣吟一篇華章,名成一介書生”“蘸秋水神筆馳騁,接長天逸興遄飛”“彩筆描美景,江山共秀千里目;奇思賦華章,日月同輝萬古文”。(學生小聲議論,有的開始冥思,有的埋頭書寫,七八分鐘后陸續(xù)有人上黑板書寫)師:看起來差不多了,尚未寫好的可以繼續(xù)寫。請已經(jīng)寫好對聯(lián)的同學自己看黑板朗讀你的對聯(lián),也可以簡要說說自己在構思上的追求。生:我的對聯(lián)是:“雄州美景窮彭蠢,俊彩奇文灑潘江。”生:我的一副是:“高閣寄雅興,雄州出俊杰。”生:我的對聯(lián)是:“路出名區(qū),童子語驚四座;躬逢盛餞,書生文醉千秋。”生:我的是:“把酒抒懷騰蛟起鳳,臨風縱筆撼岳驚天。”我想起了《岳陽樓記》中的“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一句,把“把酒臨風”四字分開用在這兒了。師:用得好!生:我寫的是:“險路不墜青云志,征途豈移白首心。”主要著眼于王勃文中所表達的愈挫愈奮的豪情。生:我的一副寫得相當短:“長天尋孤鶩,秋水惜落霞。”化用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由于王勃寫下這篇文章后不久渡海遇難,所以我這里的“孤鶩”和“落霞”都有借喻王勃的意思,不知是否得當?師:我覺得相當不錯,“惜”字極佳,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痛失英才之情。不過我覺得把“尋”改成“覓”似乎更好些,“尋”和“惜”都是平聲,不太相諧,你說呢?生:我同意。這樣一改,不但平仄相諧,意味也好了,“尋”字過于口語化。生:我寫的一副也有這方面的意思:“壯志未酬恨英年早逝,華章不朽欣大才永生。”我在嘆息王勃的生命“數(shù)量”太短的時候,卻又為他的生命“質量”之高而欣慰。師:你的思考很有辯證色彩。的確,有的人“壽短”卻能不朽,有的人壽長反而“速朽”,重要的是在有生之年應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貢獻,讓生命放射出光芒!生8:我有一副,由于剛寫完,沒來得及抄到黑板上,先念出來:“滾滾贛江水,載一曲浩歌一曲絕唱;巍巍滕王閣,傳千秋佳話千秋美文。”我的意思是,王勃的《滕王閣序》既是美文,又是“絕唱”。師:寫得很有氣魄,既有疊詞,又有數(shù)詞,且對仗相當好,實為難得。……
問題:1.閱讀上述教學案例,這則教學案例給了你什么啟示?有哪些值得你學習的地方?請選擇幾個角度進行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