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12層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民用辦公樓,如下圖所示,質(zhì)量和剛度沿豎向分布均勻,房屋高度為48m,丙類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Ⅱ類建筑場地,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
A.98040
B.98192
C.98800
D.10678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4Φ10
B.4Φ8
C.4Φ12
D.3Φ10
A.雙肢Φ8@110
B.雙肢Φ8@200
C.雙肢Φ8@150
D.雙肢Φ8@100
A.349
B.387
C.402
D.465
A.150
B.165
C.180
D.195
A.422+820,4Φ12@100(雙向各四肢,下同)
B.1220,4Φ12@100
C.1222,4Φ12@100
D.1225,4Φ12@100
A.15000
B.19500
C.36000
D.45720
A.1500
B.1760
C.1920
D.2400
A.0.0172
B.0.020
C.0.022
D.0.024
某12層現(xiàn)澆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丙類建筑,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Ⅱ類建筑場地,建筑物平、立面如下圖所示,非承重墻采用非黏土類磚墻。
由于結構布置不同,形成四個不同的結構抗震方案。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時,四種方案中與限制結構扭轉效應有關的主要數(shù)據(jù)見下表,其中Tt為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為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u1為最不利樓層豎向構件的最大水平位移,u2為相應于u1的樓層水平位移平均值。試問,在抗震設計中,如果僅從限制結構的扭轉效應方面考慮,下表中哪一種方案對抗震最為有利?()
A.方案A
B.方案B
C.方案C
D.方案D
某12層現(xiàn)澆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設防烈度8度,丙類建筑,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Ⅱ類建筑場地,建筑物平、立面如下圖所示,非承重墻采用非黏土類磚墻。
對建筑物進行水平地震作用分析時,采用SATWE電算程序,需輸入的3個計算參數(shù)分別為: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S1;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梁梁端負彎矩調(diào)幅系數(shù)S2;計算自振周期折減系數(shù)S3。試問,下列各組參數(shù)中(依次為S1、S2、S3),其中哪一組相對準確?()
A.0.4;0.8;0.7
B.0.5;0.7;0.7
C.0.6;0.9;0.9
D.0.5;0.8;0.7
最新試題
關于《高規(guī)》中風荷載的規(guī)定,有幾個問題:(1)第3.2.5條規(guī)定的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規(guī)定的μzs,與《荷載規(guī)范》7.3節(jié)規(guī)定的μzs,有何聯(lián)系?(2)第3.2.5條和第3.2.6條中的H/B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單向板上局部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b最接近于()m。
由已算得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第8層彈性層間位移,現(xiàn)已知第8層的樓層屈服強度系數(shù)ξy=0.4(樓層屈服強度系數(shù)為按構件實際配筋和材料強度標準值計算的樓層受剪承載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標準值計算的彈性地震剪力的比值)。由此可算得該框架結構在第8層的彈塑性層間位移角θp,8=()。
《高規(guī)》的7.2.8條,公式很多,感覺無從下手,請問該如何理解?
《高規(guī)》6.2.5條規(guī)定,框架梁端部截面組合的剪力設計值式中,Mb1、Mbr分別為梁左、右端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截面組合的彎矩設計值。當抗震等級為一級且梁兩端彎矩均為負彎矩時,絕對值較小一端的彎矩應取為零。我的問題是:(1)這里的"負彎矩"如何理解?(2)計算Mb1、Mbr時已經(jīng)考慮了地震組合,即已有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效應在內(nèi)了,為什么還要再加上vGb?(3)作用效應組合有許多種,公式中的Mb1、Mbr是不是要求為同一個組合?
2010版《抗規(guī)》第343頁6.4.14條的條文說明中,對的解釋是"地上一層柱下端與梁端受彎承載力不同方向實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彎承載力所對應彎矩值","不同方向"是否應為"同一方向"?
假定作用于100m高度處的風荷載標準值wk=2.1kN/m2,又已知突出屋面小塔樓風剪力標準值ΔPn=500kN及風彎矩標準值ΔMn=2000kN.m,作用于100m高度的屋面處。設風壓沿高度的變化為倒三角形(地面處為0)。在地面(z=0)處,風荷載產(chǎn)生傾覆力矩的設計值最接近于()kN.m。
假定吊車為重級工作制時,作用在每個車輪處的橫向水平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
當?shù)踯嚍橹屑壒ぷ髦茣r,作用在每個車輪處的橫向水平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
工程所在場地的地基土的構成如下表所示。若有抗震要求時,確定其建筑場地類別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