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2/3
B.1/3~1/2
C.1/2~2/3
D.1/4~1/3
E.3/4~2/3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加強對農藥生產和經營的管理
B.安全合理使用農藥
C.制定和嚴格執(zhí)行食品中農藥殘留限量標準
D.對農藥市場實施監(jiān)督
E.高毒、高殘留、長期污染環(huán)境的農藥與低毒、低殘留的新型農藥交替使用
A.通過食物鏈的逐級稀釋,對人體產生微小的不良效應
B.通過食物鏈的逐級稀釋,對人體不產生不良效應
C.通過食物鏈的逐級濃縮,對人體產生嚴重的不良效應
D.農藥不會通過食物鏈影響到人的健康
E.以上說法都不對
A.噴灑作物
B.植物根部吸收
C.空中隨雨雪降落
D.誤食
E.運輸和貯存中混放
A.能在37℃、24小時內發(fā)酵乳糖產酸產氣
B.革蘭陰性桿菌
C.均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腸道
D.形成芽胞
E.需氧或兼性厭氧菌
A.酶活性抑制
B.水分活度降低
C.濕度降低
D.氧氣含量降低
E.滲透壓提高
A.通風
B.低溫貯存
C.改變食品的pH值
D.降低食品的含水量
E.食品紫外線照射
A.80℃以上
B.70℃以上
C.90℃以上
D.100℃以上
E.60℃以上
A.加工好的食品盡快食用
B.加工好的食品在室溫下存放不超過6小時
C.加工好的食品應儲存在10℃以下的冰箱中
D.加工好的食品也可在60℃以上的溫度下熱藏
E.剩余食品食用前要徹底重新加熱
A.蛋氨酸
B.蘇氨酸
C.色氨酸
D.亮氨酸
E.賴氨酸
A.淀粉酶
B.脂肪氧化酶
C.賴氨酸
D.豆類低聚糖
E.胰蛋白酶抑制劑
最新試題
糖類占總能量的推薦比例是()
腸道致病菌的污染食品的指示指標是()
可作為個體營養(yǎng)素攝入量目標的是()
在以微生物為主的各種因素作用下,食品的成分被分解、破壞,失去或降低食用價值的一切變化為()
食品生產車間地面應有多大坡度和足夠排水的地漏和地溝()
該疾病的病因是()
食品的脂肪成分被微生物分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的變化為()
平均每日可以攝入的營養(yǎng)素的最高量是()
最具有商業(yè)意義的雙糖是:()
群體中各個體需要量的平均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