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七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各層層高均為3.0m,內外墻厚度均為240mm,軸線居中。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各內縱墻上門洞均為1000mm×2100mm(寬×高),外墻上窗洞均為1800mm×1500mm(寬×高)。
假定該房屋第三層橫向的水平地震剪力標準值V3k=1700kN,Q1墻段(④軸段墻體)的層間等效側向剛度為0.41Et(其中E為砌體的彈性模量,t為墻體厚度)。試問,第三層Q1墻段所承擔的地震剪力標準值VQ1k(kN),應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提示:當只計算剪切變形時,墻體的等效側向剛度K=EA/3h。
A.70
B.90
C.120
D.15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某七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各層層高均為3.0m,內外墻厚度均為240mm,軸線居中。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各內縱墻上門洞均為1000mm×2100mm(寬×高),外墻上窗洞均為1800mm×1500mm(寬×高)。
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假設重力荷載代表值G1=G2=G3=G4=G5=G6=4000kN、G7=3000kN。若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為FEk,試問,第二層的水平地震剪力設計值V2(kN),應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A.0.96FEk
B.1.15FEk
C.1.25FEk
D.1.30FEk
某七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各層層高均為3.0m,內外墻厚度均為240mm,軸線居中。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各內縱墻上門洞均為1000mm×2100mm(寬×高),外墻上窗洞均為1800mm×1500mm(寬×高)。
假設重力荷載代表值G1=G2=G3=G4=G5=G6=4000kN、G7=3000kN,當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試問,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kN),應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A.1850
B.2150
C.2750
D.3250
某七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各層層高均為3.0m,內外墻厚度均為240mm,軸線居中。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各內縱墻上門洞均為1000mm×2100mm(寬×高),外墻上窗洞均為1800mm×1500mm(寬×高)。
已求得各種荷載(標準值):屋面板自重總重(含保溫防水層)為1300kN,屋面活荷載總重130kN,屋面雪荷載總重100kN;每層墻體總重1900kN,女兒墻總重4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試問,其中質點G7(kN),應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
A.2300
B.2700
C.2765
D.3650
某七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g。各層層高均為3.0m,內外墻厚度均為240mm,軸線居中。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平面布置如下圖所示。采用底部剪力法對結構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水平地震作用計算簡圖如下圖所示。各內縱墻上門洞均為1000mm×2100mm(寬×高),外墻上窗洞均為1800mm×1500mm(寬×高)。
若二層采用MU10燒結普通磚、M7.5混合砂漿,試問,二層外縱墻Qa的高厚比驗算式左右端項的數值,應與下列何項最為接近?()
A.8.5;20.8
B.12.5;20.8
C.8.5;19.2
D.12.5;19.2
最新試題
框架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抗震驗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工程所在場地的地基土的構成如下表所示。若有抗震要求時,確定其建筑場地類別為()類。
《高規(guī)》的7.2.8條,公式很多,感覺無從下手,請問該如何理解?
結構的總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Evk最接近于()kN。
建筑設計中多處需要控制層間剛度的比值,能否總結一下?
現尚需計及如下圖所示由風荷載產生的D點彎矩標準值MDgk=25kN·m,由此算得D點組合后的彎矩設計值MD最接近于()kN·m。(不采用簡化規(guī)則)
假定作用于100m高度處的風荷載標準值wk=2.1kN/m2,又已知突出屋面小塔樓風剪力標準值ΔPn=500kN及風彎矩標準值ΔMn=2000kN.m,作用于100m高度的屋面處。設風壓沿高度的變化為倒三角形(地面處為0)。在地面(z=0)處,風荷載產生傾覆力矩的設計值最接近于()kN.m。
由屋頂均布活荷載標準值產生的彎矩標準值MDgk30kN·m,則D點的彎矩設計值MD最接近于()kN·m。
第8層的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vgk最接近于()kN。
《高規(guī)》6.2.5條規(guī)定,框架梁端部截面組合的剪力設計值式中,Mb1、Mbr分別為梁左、右端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截面組合的彎矩設計值。當抗震等級為一級且梁兩端彎矩均為負彎矩時,絕對值較小一端的彎矩應取為零。我的問題是:(1)這里的"負彎矩"如何理解?(2)計算Mb1、Mbr時已經考慮了地震組合,即已有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效應在內了,為什么還要再加上vGb?(3)作用效應組合有許多種,公式中的Mb1、Mbr是不是要求為同一個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