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抗震等級為二級的高層框架結構,首層的梁柱中節(jié)點,橫向左、右側梁截面尺寸及縱向梁截面尺寸如下圖所示。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fc=14.3MPa,ft=1.43MPa,as=as′=60mm。節(jié)點左側梁端彎矩設計值Mbl=420.52kN·m,右側梁端彎矩設計值Mbr=249.48kN·m,上柱底部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軸向壓力設計值N=3484.0kN,節(jié)點上下層柱反彎點之間的距離Hc=4.65m。
A.1816.94
B.2059.20
C.2725.41
D.3088.8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某抗震等級為二級的高層框架結構,首層的梁柱中節(jié)點,橫向左、右側梁截面尺寸及縱向梁截面尺寸如下圖所示。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fc=14.3MPa,ft=1.43MPa,as=as′=60mm。節(jié)點左側梁端彎矩設計值Mbl=420.52kN·m,右側梁端彎矩設計值Mbr=249.48kN·m,上柱底部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軸向壓力設計值N=3484.0kN,節(jié)點上下層柱反彎點之間的距離Hc=4.65m。
A.973.52
B.1182.43
C.1414.96
D.1476.48
A.0.5
B.0.9
C.1.2
D.1.7
一商廈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0.30g)。該建筑的入口處采用懸挑長度為17.5m的鋼桁架(見下圖),桁架高度為2.5m。鋼桁架節(jié)點上的重力荷載代表值Pgk=90kN。由此,可算得該桁架端部斜腹桿a僅由豎向地震作用產生的軸向力NEvka=()kN。端部斜腹桿a由豎向地震作用產生的軸向力
A.50
B.76.4
C.80
D.100
某高層鋼結構,按8度抗震設防。結構設中心支撐,支撐斜桿鋼材采用Q345(fy=325N/mm2),構件橫斷面如下圖所示。則滿足腹板寬厚比要求的腹板厚度t最接近于()mm。提示:按《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99-98)設計。
A.26
B.28
C.30
D.32
一商店建筑中有一挑出長度為8m的長懸挑梁,梁上作用著永久荷載標準值的線荷載gk=30kN/m,樓面活荷載標準值的線荷載qk=20kN/m(見下圖)。該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0.30g)。由此可算得梁端A處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A=()kN·m。提示:計算時應對有無豎向地震作用,以及比較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與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然后確定最大彎矩設計值MA.長懸臂梁計算簡圖
A.2048.0
B.1923.2
C.1800.0
D.1785.6
一展覽廳的圓弧形靜定三鉸拱,其跨度l=25m,矢高f=4m(見下圖),在C、D、E處均作用著兩個集中荷載Pgk及Pqk,即一是由永久荷載標準值產生的拱頂集中荷載Pgk=100kN,另一是由拱面活荷載標準值產生的拱頂集中荷載Pqk=50kN,由此算得該拱底部拉桿的軸向拉力設計值NA=()kN。三鉸拱的計算簡圖
A.495.8
B.560.55
C.585.25
D.593.75
在某大城市市中心有一特重要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的大樓,如下圖所示,外形和質量沿房屋高度方向均基本呈均勻分布。房屋總高H=130m,通過動力特性分析,已知T1=2.80s,房屋的平面L×B=50m×30m。現(xiàn)已知該市按50年一遇的風壓為0.55kN/m2,100年一遇的風壓為0.60kN/m2。則該樓頂點處的風荷載標準值wk最接近于()kN/m2。平立面尺寸
A.1.3
B.1.5
C.1.7
D.1.8
某偏心受壓單肢剪力墻,位于非底部加強部位,矩形截面尺寸為200mm×1400mm,hw0=12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0(fc=19.1N/mm2,混凝土強度影響系數(shù)β=1.0);抗震等級為一級,剪跨比λ不大于2.5。試問,在乘以因短肢剪力墻應考慮的增大系數(shù)之前,該墻肢允許承受的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最大剪力計算值(kN),與下列何項數(shù)值最為接近?()[2009年真題]提示: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γRE=0.85。
A.505
B.575
C.625
D.690
A.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不上人的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0.5kN/m2中,不包括因屋面排水不暢或堵塞所引起的積水重
B.根據(jù)《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屋頂花園的均布活荷載標準值3.0kN/m2中,不包括土、石、花草等重量
C.屋面均布活荷載,不與雪荷載同時組合
D.當為斜屋面時,《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5.3.1條,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是以沿屋面斜坡面積衡量的
最新試題
由桁架上永久荷載、活荷載和吊車荷載產生的柱腳最大彎矩設計值MA應為()kN·m。計算時對效應的組合不采用《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第3.2.4條的簡化規(guī)則。
當未考慮非結構構件影響折減系數(shù)時,該建筑物的橫向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s。
當估算圍護結構風荷載時,方案a和方案b相同高度迎風面中點處單位面積風荷載比值,最接近于()。提示: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解題。
第8層的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vgk最接近于()kN。
假定吊車為重級工作制時,作用在每個車輪處的橫向水平荷載標準值最接近于()kN。
關于《高規(guī)》中風荷載的規(guī)定,有幾個問題:(1)第3.2.5條規(guī)定的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規(guī)定的μzs,與《荷載規(guī)范》7.3節(jié)規(guī)定的μzs,有何聯(lián)系?(2)第3.2.5條和第3.2.6條中的H/B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底層中柱A的豎向地震產生的軸向力標準值NEvk最接近于()kN。
《高規(guī)》3.3.13條是對"剪重比"的要求,其中,對于薄弱層,要求A乘以1.15的增大系數(shù)。該規(guī)范的5.1.14條,規(guī)定豎向不規(guī)則的薄弱層的水平地震剪力標準值要乘以1.15。這不是相當于,對于豎向不規(guī)則的薄弱層,剪重比驗算時左、右都乘以了一個1.15嗎?3.3.13條的1.15倍好像不起作用了呀?
建筑設計中多處需要控制層間剛度的比值,能否總結一下?
在設計時,一般都是對結構構件承載力除以一個大于1的系數(shù)進行折減,而抗震驗算時卻除以一個小于1的系數(shù)(γRE≤1.0)進行增大,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