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務。
材料一《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內(nèi)容標準”:能積極參與化學實驗;能順利地完成實驗操作:能在實驗操作中將觀察和思考相結合。
材料二人教版初中《化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部分教材內(nèi)容。
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
觀察和描述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蠟燭是由石蠟和棉線燭芯組成的。運用除味覺以外的所有感官,盡可能對一支蠟燭在點燃前、燃燒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觀察。你可以按下面提示的步驟進行實驗觀察,也可以增加或更改某些實驗觀察的內(nèi)容。
(1)點燃前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tài)、形狀、硬度,聞一聞氣味等。用小刀從蠟燭上切下一塊石蠟,把它放入水中,觀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還是沉入水底,并判斷石蠟的密度與水的相比是小還是大。
(2)點燃蠟燭仔細觀察燃著的蠟燭。蠟燭燃燒時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火焰分為幾層?哪層最明亮?哪層最暗?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圖1-10),約1s后取出,根據(jù)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燒的情況,推測火焰哪一部分的溫度最高,哪一部分的溫度最低。
分別取一個干燥燒杯和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nèi)壁的燒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如圖1-11),仔細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推測蠟燭燃燒后生成了什么物質。
(3)熄滅蠟燭觀察蠟燭熄滅時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chǎn)生的白煙(如圖1-12),蠟燭能否重新燃燒?
將你填寫的表格與同學進行交流,比較誰觀察到的現(xiàn)象更多,誰的描述更細致、更準確?與同學交流實驗的體會。
材料三教學對象為初中學生,學生剛接觸到化學這門新課程,對化學產(chǎn)生一定的好奇心和興趣。
要求:
(1)談談“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這一實驗的教學價值。
(2)根據(jù)上述材料,完成“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這一學習內(nèi)容的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最新試題
化學教研員要深刻認識新時代教研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深入研究化學課程育人價值、學生()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注重提升教師課程育人的能力。
對于課程標準的有效實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的是()。
能撰寫簡單的實驗報告,并與他人交流和評價探究過程及結果屬于()主題的學業(yè)要求。
能說明必做試驗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分析實驗實施的合理性屬于()主題的學業(yè)要求。
開展教師培訓是落實課程改革要求、提升育人質量的()。
認識物質性質的思路與方法的內(nèi)容要求中,不正確的()。
化學反應的應用價值及合理調控屬于()學習主題
在化學課程學習中,學生的()發(fā)展是一個自我建構、不斷提升的過程。
建議教師在教學中高度重視和加強實驗教學,充分發(fā)揮()的教育功能。
通過實物、圖片、模型等直觀手段,聯(lián)系學生常見的具體物質,引導學生感受物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