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1型
B.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2型
C.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型
D.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4型
E.急性髓細胞自血病M5型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急性白血病
B.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
C.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
D.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E.多毛細胞白血病
男性,24歲,頭昏乏力,鼻粘膜出血及牙齦出血10天。檢驗:血紅蛋白75g/L,白細胞41.6×109/L,血小板27×109/L,外周血白細胞分類幼稚細胞占56%;骨髓檢查示增生極度活躍,原始細胞占53%,早幼粒細胞占21%,POX染色強陽性,NAP染色(-),NSE染色部分呈陽性且不被NaF抑制。確診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FAB分型是()
A.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1型
B.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2型
C.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3型
D.急性髓細胞白血病M4型
E.急性髓細胞自血病M5型
A.頜下
B.腹股溝
C.腋下
D.頸部
E.耳后
女性,29歲,在鞋廠工作3年,近一月來發(fā)熱伴出血2周。HB60g/L.白細胞4.3×109/L,分類正常;骨髓中原粒細胞10%,早幼粒細胞51%,凝血酶原時間18s,正常對照13s,血漿纖維蛋白原0.19g/L。最可能的診斷是()
A.急性型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B.急性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C.M3型白血病并發(fā)DIC
D.急性感染并發(fā)DIC
E.肝臟功能損傷
A.急性失血后貧血
B.急性紅白血病
C.再生障礙性貧血
D.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
E.骨髓纖維化
最新試題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特征有()
AML-M7(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細胞中下列化學染色為陽性的有()
白血病的MICM分型是指()
女,30歲,主訴腹部不舒服,近來加重。查體:脾肋下10cm,肝肋下3cm。血常規(guī)檢查:Hb100g/L,WBC4.8×109/L,BPC84×109/L,涂片分類:未見明顯異常細胞;骨髓檢查: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粒紅比2.5:1,片中有大量形態(tài)特殊的細胞,其胞體50~80μm。胞質(zhì)豐富,其中含有許多空泡,核較小,染色質(zhì)疏松,核仁未見。SBB及PAS染色呈陽性,POX及ACP染色陰性。家族中有類似的病人。試分析該病案。
臨床上預后較差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有()
病例2:患者,女性,52歲,橡膠廠工人,因面色蒼白、心悸、氣短伴下肢反復瘀點2年就診,體檢重度貧血貌,心率120次/分,肝脾未及,紅細胞2.5×1012/L,血紅蛋白63g/L,白細胞2.8×109/L,血小板34×109/L,網(wǎng)織紅細胞O.5%,骨髓檢查見增生明顯活躍;粒、紅、巨三系均見增生;其中紅細胞系增生尤為明顯且以中、晚幼階段為主、病態(tài)改變可見;原始細胞見3%。幼紅細胞化學染色見PAS呈不同程度陽性;α-NAE呈弱陽性;鐵染色內(nèi)鐵陽性率為63%,其中環(huán)狀鐵陽性率為23%,外鐵可見(+++)。試分析該病案。
患者,男性,56歲,因上腹不適、脾大1個月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6.8℃,呼吸20次/分,脈搏84次/分,血壓14/9kPa。神志清,發(fā)育正常,皮膚粘膜無黃染,無出血,體表淋巴結不腫大,左上腹膨隆,肝未能觸及,脾臍下2指;實驗室檢查:Hb100g/L,WBC21.0×109/L,幼淋33%,淋巴細胞46%,中性粒細胞20%,堿性粒細胞1%,多毛細胞2%。PLT72×109/L。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以淋巴細胞為主,其中30%為多毛細胞,胞質(zhì)多,呈灰藍色,胞質(zhì)有許多纖毛樣突出,胞質(zhì)與胞核之間有明顯淡染色,多數(shù)無核仁,少數(shù)可見1.2個核仁,紅系和巨核系增生受抑制,血小板散在可見,ACP陽性,加酒石酸后仍陽性。試分析該病例。
性,68歲,全身骨痛一年多,最近兩周伴有發(fā)熱。體檢:淋巴結、肝、脾無腫大,胸骨壓痛,下肢有皮膚紫癜。由于骨質(zhì)疏松曾診斷為老年骨質(zhì)疏松癥。血常規(guī)檢驗:血紅蛋白量92g/L,白細胞數(shù)7.8×109/L,血小板數(shù)35×109/L;血片分類:中性成熟粒細胞占71%,淋巴細胞19%,單核細胞10%,粒細胞可見毒性改變。血沉108mm/h,骨骼X線檢查顯示:多數(shù)骨質(zhì)疏松,顱骨和肋骨有蟲蝕樣破壞。骨髓檢查:有核細胞增生活躍,粒紅比為2.48:1,粒系占55.6%,紅系占22.4%,各種細胞數(shù)量及形態(tài)特點見下:粒系:原粒細胞1.6%,早幼粒細胞3.2%,中性中幼粒細胞6.4%,中性晚幼粒細胞8.8%,中性桿狀核粒細胞22%,中性分葉核粒細胞9.6%,嗜酸性粒細胞3.2%,嗜堿性粒細胞0.8%;形態(tài)特點:部分粒細胞可見中毒顆粒及空泡,其他各階段粒細胞形態(tài)無明顯異常。紅系:原紅細胞0.4%,早幼紅細胞1.2%,中幼紅細胞12.4%,晚幼紅細胞8.4%,幼紅細胞形態(tài)無明顯,多數(shù)部分成熟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
女性,8歲,發(fā)熱5天,并有咽喉痛,最近兩、三天皮膚有皮疹。體檢:頸部淋巴結腫大,肝肋下1cm,脾肋下未觸及。入院時血常規(guī)結果為:血紅蛋白量130g/L:白細胞數(shù)15×109/L,血小板數(shù)207×109/L。血涂片分類:中性成熟粒細胞20%、淋巴細胞77%(其中異型淋巴細胞為20%)、嗜酸性粒細胞1%、單核細胞2%。骨髓檢查:有核細胞增生明顯活躍,粒紅比為2.7:1,粒紅系細胞比例及形態(tài)無明顯異常,巨核細胞增生,血小板易見,偶見異型淋巴細胞,未見其他明顯異常細胞。試分析該病案。
某男,42歲,患者因低熱、消瘦、乏力及食欲減退來醫(yī)院就診。觸診有胸骨壓痛和脾中度腫大,血象檢查可見白細胞數(shù)可高達60×10/L,主要為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桿狀核細胞。原粒細胞不超過5%,嗜酸和嗜堿粒細胞增多,血中偶見幼紅細胞。骨髓象:粒細胞增生極度活躍,粒紅比例12:1,原粒細胞5%,早幼粒7%,中幼粒占21%、晚幼粒25%和桿狀核粒細胞31%,分葉核13%。染色體檢查可見t(9;22)(q34;q11)染色體。試分析該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