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珍重那些“無用”的閱讀
陳佳冉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讓我們問自己一句:為什么讀書?
每個人都能給出若干個理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指引人生的燈塔,書籍是撫慰心靈的雞湯……書籍的功用如此之大。然而,市場上賣得好的書,卻往往更注重實用:養(yǎng)生、美容、商戰(zhàn)、股票、英語……書海茫茫,各取所需的閱讀要的是直奔主題,要的是立竿見影。更便捷的數(shù)字閱讀,攻勢凌厲地搶占著傳統(tǒng)閱讀市場,淺讀、速讀、泛讀成為新的閱讀趨勢,“好讀書,不求甚解”,我們的閱讀行為正悄然發(fā)生著急劇變化。
讀書的功用顯而易見。然而,除了信息和知識,書籍還帶給我們思想和審美。法國人夏爾.丹齊格在《為什么讀書》一書中說:“在功利主義的世界里,閱讀維系著超脫,而超脫有利于我們的思考。讀書毫無用處。正因為這個,讀書才是一件大事。”“無用”的閱讀常常萌芽于一顆對世界敏感而好奇的心,當求知的欲望帶領著人類穿過重重迷霧后,收獲的是一種別開生面的人生境界。
“無用”的閱讀不是生存或者生計所必需的。2012年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人們希望通過他的獲獎,“喚起國人對好書的熱愛,走進書本,沉湎其中,重回20世紀70年代的閱讀時光。”在那個時代,在從城市下放到鄉(xiāng)村勞動之余,多少青年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讀了《資本論》和《列寧全集》。
“無用”的閱讀看似無用,但一定會留下痕跡。它就像一種文化的滲透,緩慢、恒久、綿密。因為無故亂翻書,因為不帶任何閱讀的預期,因為起于一種非功利的自發(fā)行為,那不期而至的閱讀收獲便格外寶貴和難忘。當女作家鐵凝還是一個少年時,她讀到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扉頁上的題記:“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沒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時,深受震動,她說“這兩句話讓我生出想要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的沖動。我初次領略到閱讀的重量,它給了我身心的沉穩(wěn)和力氣。”
閱讀的重量不僅是來自于它給你實際生活的幫助,有時更來自于它對心靈造成的重擊。
“無用”的閱讀可以跳脫自己的世界,讓我們感受到他人的存在;“無用”的閱讀可以超越時空的局限,讓我們收獲“最難風雨故人來”的感動。一本好書,從來不會因為它的表面“無用”而折損了它的價值。當又一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讓我們把閱讀當作是一種心境的解放,多做一些無目的的閱讀、休閑的閱讀,而不是說純粹為了解決一個問題,為了完成一門學業(yè),為了考到一個文憑而去閱讀。希望閱讀能與生活始終相伴。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同樣的一些話,出自不同人的口,有時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大學課堂上,同一句,有的教師講出會贏得一片掌聲,有的教師講出則會招致一片噓聲。原因主要在于,前者已經(jīng)用自己的行為為自己贏得了講話的資格,而后者卻沒有。可見,重要的往往不是有人講了什么話,而是這些話是由什么人講的。
這段話的主旨在于()。
A.否定過度的名人效應
B.批評群眾的盲從心理
C.抨擊言行不一的虛偽作風
D.抨擊為名利而鉆營的現(xiàn)象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公平原則。但公平與效率之間存在矛盾。公平只能是相對的,特別是對我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來說,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還比較低,發(fā)展生產(chǎn)力,提高效率應放在第一位。只有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效率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公平。
這段話主要支持的觀點是()。
A.生產(chǎn)力決定社會公平原則的實現(xiàn)程度
B.公平在任何國家都只能是相對的
C.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低,不應片面追求公平
D.只要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上不去,就不能實現(xiàn)社會公平
假若城市的教育資源能夠在不同學校之間公平分配,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重點校與普通校的區(qū)別,也不會有一些教師因教育資源的過度聚集而“暴富”。假若教育資源在地域之間得到公平分配,邊遠地區(qū)的山村學校能獲得更多的投入,那么,鄉(xiāng)村教育就不會如此艱難。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
A.教育資源的公平化
B.教師收入的兩極化
C.教育資源分配的地域差距化
D.學校劃分的等級化
中國彩電行業(yè)正在山坡上,每一個奮力往上攀登的企業(yè),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了血路才得以生存的,然而,再往高峰行進的時候,稀薄的氧氣會使企業(yè)的生存更加艱難,對于彩電行業(yè)來說,只有身體強壯,才能一覽眾山小。如果一直缺鈣,就只能墜落山腳,深陷整個行業(yè)虧損的泥潭。
對“中國彩電行業(yè)正在山坡上”這一比喻理解正確的是()。
A.中國彩電行業(yè)正奮力發(fā)展
B.中國彩電行業(yè)前行不易
C.中國彩電行業(yè)競爭激烈
D.中國彩電行業(yè)面臨生存困難
轉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區(qū)別只是多了能使它產(chǎn)生額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學家就已經(jīng)知道怎樣通過生物技術將外來基因移植到某種植物的脫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產(chǎn)生靠雜交方式根本無法獲得的某種新特性:抗除莠劑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種害蟲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來自任何生命體:細菌、病毒、昆蟲等。
下列對“轉基因作物”這一概念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因環(huán)境影響脫氧核糖核酸的變化而產(chǎn)生額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夠產(chǎn)生抗除莠劑、抗植物病毒等額外基因的作物
C.一種利用移植其他生命體基因而形成的新的雜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體基因從而產(chǎn)生額外特性的作物
最新試題
作者為什么說“(園里)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東西”?
請概括今日青年的弱點。
文末作者為什么說“每每回首來時路,就覺得這青春一半是明亮的,而另一半,分明是灰暗的”。
從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體指什么?請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
文章第2段提到了“沉著”,試從字義和情感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做簡要分析。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說“嚴格來說,這已失卻讀書的真意義”,這樣說的理由是什么?
作者認為“幸福是需要感受的”“幸福是用來品嘗的”,又提醒我們要“收藏幸福”。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談談你在生活中“感受”“品嘗”到了哪些幸福?
結合材料,解釋“循序漸進”的含義。
結合自己的理解,談一談對“假定你們能有兩次生命,這對你們說來也還是不夠的”這句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