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美國媒體12月5日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地球發(fā)燒也給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機。第一,過敏加重。研究顯示,隨著二氧化碳水平和溫度的逐漸升高,花期提前來臨,讓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過敏加重。第二,物種正在變得越來越“袖珍”。隨著全球氣溫上升,生物形體在變小,這從蘇格蘭羊身上已現端倪。第三,腎結石增加。由于氣溫升高、脫水現象增多,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將新增泌尿系統(tǒng)結石患者220萬人。第四,外來傳染病暴發(fā)。水環(huán)境溫度升高會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熱、瘧疾和腦炎等時有暴發(fā)。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溫度升高、涼風減少會加劇臭氧污染,極易引發(fā)肺部感染。第六,藻類泛濫引發(fā)疾病。水溫升高導致藍藻迅猛繁衍,從市政供水體系到天然湖泊都會受到污染,從而引發(fā)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肝臟和皮膚疾病。低碳生活,已成為人類亟須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2
溫室氣體讓地球發(fā)燒。200多年來,隨著工業(yè)化進程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fā)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2009年12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2009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此外,全球變暖也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芬蘭和德國學者公布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圖瓦盧——太平洋的一個島國,會因為溫室效應而被海水淹沒。
材料3
所謂“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把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同時也成為人們推進潮流的新方式。它給我們提出的是一個“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創(chuàng)造低碳生活”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要注意節(jié)電、節(jié)氣、熄燈一小時……從這些點滴做起。除了植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爬樓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煩。低碳生活可以理解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情況下,盡其所能地節(jié)能減排?!肮?jié)能減排”,不僅是當今社會的流行語,更是關系到人類未來的戰(zhàn)略選擇。提高“節(jié)能減排”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費習慣進行簡單易行的改變,一起減少全球溫室氣體(主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意義十分重大?!暗吞忌睢薄⒐?jié)能環(huán)保,有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huán)境惡化的速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選擇“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材料4
氣候變化是當今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每個國家和民族,每個企業(yè)和個人,都應當責無旁貸地行動起來。
近三十年來,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已為世人矚目。在這里我還要告訴各位,中國在發(fā)展的進程中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從中國人民和人類長遠發(fā)展的根本利益出發(fā),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積極貢獻。
——中國是最早制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發(fā)展中國家。先后制定和修訂了《節(jié)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森林法》、《草原法》和《民用建筑節(jié)能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把法律法規(guī)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
——中國是近年來節(jié)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我們不斷完善稅收制度,積極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加快建立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huán)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全面實施十大重點節(jié)能工程和千家企業(yè)節(jié)能計劃,在工業(yè)、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開展節(jié)能行動。深入推進循環(huán)經濟試點,大力推廣節(jié)能環(huán)保汽車,實施節(jié)能產品惠民工程。推動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產能,2006年至2008年共淘汰低能效的煉鐵產能6059萬噸、煉鋼產能4347萬噸、水泥產能1.4億噸、焦炭產能6445萬噸。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13%,相當于少排放8億噸二氧化碳。
——摘自:總理在丹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領導人會議上的講話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以恢復原始生態(tài)為歸宿
B.人們改造自然的一切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
C.人們改造自然的實踐活動必須遵循客觀規(guī)律
D.人們應合理地調節(jié)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
A.現實世界是人類精神的產物
B.自在世界日益轉化為人化自然
C.人造世界是唯一存在的現實世界
D.人類世界是人的實踐活動對象化的結果
A.實踐是社會歷史的客體
B.實踐是社會關系的發(fā)源地
C.實踐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
D.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
最新試題
人們對于社會形態(tài)的歷史選擇最終取決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把握和順應程度。
同一個歷史人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歷史作用,但不會出現性質相反的歷史作用。
在工作中經常說的要認識和抓住影響全局的主要問題,其實說的就是要認識和抓住特殊矛盾。
在社會發(fā)展過程的矛盾系統(tǒng)中,各種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平衡的。
隨著社會存在的發(fā)展,社會意識也相應地或早或遲地發(fā)生變化和發(fā)展。
任何上層建筑的產生、存在和發(fā)展,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從社會的經濟結構中得到說明。
階級社會不平等和社會生活不和諧的重要根源是“三大差別”引起的三種對立。
社會意識消極被動地受制于社會存在,依賴于社會存在。
哲學與其他社會意識形式不同,它是一種以更為直接和抽象的方式反映社會存在的意識形式。
社會意識產生的基礎是人類的社會實踐,實踐的能動性決定了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