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
B.9
C.10
D.20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提修斯
B.梭倫
C.庇西特拉圖
D.克利斯梯尼
A.西羅馬帝國
B.羅馬帝國
C.馬其頓王國
D.東羅馬帝國
A.戰(zhàn)神金字塔
B.金屬冶煉
C.太陽石
D.龐大的道路系統(tǒng)
A.“羅賽塔石碑”
B.“甲骨文”
C.“貝希斯敦銘文”
D.“米漢謨拉比法典”
最新試題
中世紀,一些在商業(yè)城鎮(zhèn)發(fā)展起來的世俗學校,特別是在意大利的城市里建立的學校具有幾乎完全世俗化特征和實用化目的的教學特征。這反映了中世紀大學()
一戰(zhàn)后巴黎和會上,威爾遜提出()主張,保證國際的和平與安全。
“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動植物種類不是固定不變的,……是共同的原始起源的自然結果”。這一觀點源于()
19世紀,恩格斯在觀察英國工人階級的狀況所作的報告中寫到:工資較多的工人,飯桌上每天都有肉;如果掙錢較少,面包和土豆就要吃多一點;在工資最低的工人中,土豆就成了唯一食物。食物供應()
閱讀“走向近代”結構簡圖(如圖),示意圖中空格為()
從《權利法案》摘選內容(圖)中可推導的信息是()
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俄國士兵所用的步槍射程只有西方軍隊的三分之一,只有用帆船來對付英國和法國的汽船;之前的30年里,爆發(fā)了500多次農民騷動。這一系列困境催生了()
19世紀,人口快速膨脹,馬鈴薯做的飯菜在歐洲的許多地區(qū)已取代了現代早期由面包和粥構成的體系。對一部分人來說,這意味著日常飲食的一個根本性轉變。這一變化反映了()
下表人類文明成果與認識搭配正確的是()
印度國家博物館的“青銅舞女”備受矚目,據考證出土時間約為公元前2700年。其出土地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