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案例分析題】

背景材料:
材料一化學知識是描繪化學的客觀圖景,化學事實、規(guī)律和理論等是描繪的結果,是人類通過化學研究得到的共同知識?;瘜W認識是認識主體從化學視角對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瘜W知識描述客觀世界,解決的是什么;化學認識是對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解決的是怎么認識,認識到什么?;瘜W知識是偏向靜止的,在相對較長的時間內不會發(fā)展變化;化學認識是偏向動態(tài)的,是可以發(fā)生改變的,尤其是隨著學習行為的開展而發(fā)生改變?;瘜W知識是偏向客觀的,是公認的:化學認識是偏向主觀的,具有明顯的個體性。
材料二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師】兩支燒杯中分別盛裝同濃度(0.1mol/L)的鹽酸和醋酸,你認為二者有什么不同?
【生】鹽酸是強酸,醋酸是弱酸。
【師】(演示:分別測定鹽酸和醋酸的pH)鹽酸的pH為1,醋酸的pH為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鹽酸和醋酸又有哪些新的認識?
【生】鹽酸全部電離為H+和Cl-,醋酸部分電離,除了有H+、CH3COO-之外,還有CH3COOH。
【師】醋酸部分電離,電離程度如何?
【生】電離程度很微弱,因為pH=3,說明溶液中c(H+)=0.001mol/L,大約只有1%電離。

問題:(1)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對于學生轉變認識、凝聚思維等有著積極的意義,化學教師應如何設置認知沖突?
(2)材料二中,教師運用什么方法來轉變學生的認識?
(3)試以中學化學某一知識為例,寫出認識該知識的基本思路。

答案: (1)教師設置認知沖突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利用化學實驗,制造認知沖突。
②利用圖表等數(shù)據(jù)信息,制造...
微信掃碼免費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