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傷寒沙門菌屬于沙門菌屬中的D群
B.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運動
C.有莢膜
D.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中能生長,在含膽汁的培養(yǎng)基中更佳
E.不產生外毒素,菌體裂群后釋放出內毒素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抗感染保守治療,必要時手術
B.足量有效抗生素感染,不必要手術
C.立即手術治療
D.手術治療同時加用足量有效抗生素
E.保肝降酶,抗感染治療
A.胃穿孔
B.急性細菌性痢疾
C.急性闌尾炎穿孔
D.傷寒并發(fā)腸穿孔
E.霍亂
A.輕型
B.普通型
C.遷延型
D.逍遙型
E.暴發(fā)型
A.內毒素
B.腸毒素
C.外毒素
D.神經毒素
E.細胞毒素
A.沙門氏菌屬
B.志賀菌屬
C.弧菌屬
D.奈瑟菌屬
E.鮑特均屬
男性36歲,發(fā)熱20余天,T39℃左右,伴腹脹、乏力于8月15日就診。體檢:肝不大,脾肋下可及。血白細胞3.6×109/L,中性粒細胞60%,桿狀細胞1%,淋巴細胞39%。為確診應做的檢查為()
A.血培養(yǎng)
B.PPD試驗
C.便培養(yǎng)
D.胸片
E.肥達反應
A.患者和帶菌者都是傳染源
B.患者從潛伏期起即可從糞便排菌
C.起病后2~4周排菌量最多,傳染性最大
D.排菌期在3個月以內稱為暫時性帶菌者
E.排菌期在3個月以上稱為慢性帶菌者
男30歲。發(fā)熱7天,伴食欲減退,腹脹,患病前有涉水史。體檢:T39.8℃。P84次/分,脾肋下2cm。血白細胞3.6×109/L,中性粒細胞55%,淋巴細胞45%。哪種診斷可能性大()
A.流行性感冒
B.斑疹傷寒
C.粟粒性肺結核
D.傷寒
E.鉤端螺旋體病
A.血細胞偏低或正常
B.粒細胞減少
C.嗜酸性粒細胞正?;蛏?br />
D.血小板也可以減少
E.極期可出現(xiàn)尿蛋白及管形
A.起病時有急性胃腸炎癥狀
B.發(fā)熱多呈馳張型
C.毒血癥狀較輕,但胃腸癥狀較顯著
D.出血與穿孔少見
E.副傷寒甲復發(fā)機會較傷寒少
最新試題
某男,28歲。持續(xù)高熱15天,伴有腹脹、腹瀉3~5次/日,午飯后4小時突然出現(xiàn)右下腹部疼痛,查體肝濁音界消失,血常規(guī):WBC2.6×10/L,N0.80,本例患者最可能的診斷是()
傷寒極期臨床表現(xiàn)有()
關于肥達反應下列哪項錯誤()
患者高熱1周。檢查:體溫40℃,脈搏90次/分,血白細胞4.0×10/L,嗜酸性粒細胞消失。應首先考慮的是()
對曾使用過抗生素,疑為傷寒患者,最有價值的檢查是()
傷寒的傳播途徑是()
女,16歲。持續(xù)發(fā)熱17天,體溫38.5~39.6℃,食欲減退、腹脹、腹瀉,大便每天2~4次,為稀便。體檢:胸前可見數個2mm×3mm大小充血性皮疹,肝肋下2cm,脾肋下1cm。血白細胞3.0×109/L,中性粒細胞45%。血清肥達反應:"O"1:160,"H"1:320。副傷寒A陰性,副傷寒B陰性。血ALT48U/L,TBil24μmol/L,尿蛋白(+)。病因治療應首選()
男,42歲。因持續(xù)發(fā)熱半個月于9月入院,患者半個月前開始發(fā)熱,最初幾日體溫38℃左右,后逐漸上升到39℃多,食欲明顯減退,腹脹腹瀉,2~4次/日,便稀,無膿血。入院后給予治療,體溫逐漸下降,癥狀隨之好轉。1周后突感腹痛,體溫又上升,體檢:T39.9℃,P124次/分,神清,心肺(-),腹脹有壓痛,右下腹壓痛最明顯,肝脾未及,肝濁音界消失。血WBC18×10/L,中性粒細胞85%,淋巴細胞15%。ALT120U/L,HBsAg(+)。下列處理最合理的是()
男,36歲。發(fā)熱半個月。熱型不規(guī)則,伴有輕度腹瀉。血白細胞正常。肥達反應:"O"1:320,"H"1:80。副傷寒A1:80,副傷寒B1:640。外斐反應OX191:40.臨床診斷首先考慮()
關于傷寒桿菌的生物學活性的描述錯誤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