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巖體應力測試適用于無水、完整或較完整的巖體
B.地下洞室中測量巖體初始應力時,測點深度應超過洞半徑的2倍
C.同一鉆孔內的測試讀數不應少于兩次
D.巖芯應力解除后的圍壓試驗應在3d內進行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A.單孔法
B.跨孔法
C.面波法
D.地震波法
A.土體現場直剪試驗每組不宜少于5個
B.土體試驗剪切面積不宜小于0.3m2
C.土體試樣高度不宜小于最小邊長的0.5倍
D.土體試驗試體之間距離應大于最小邊長的1.5倍
()
A.充分條件,但非必要條件
B.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
C.充分必要條件
D.既非充分條件,又非必要條件
A.土的密實程度
B.土的原位水平應力
C.靜止側壓力系數
D.不排水抗剪強度
A.測定飽和軟黏土強度時,可認為φ≈0
B.峰值強度后連續(xù)轉動6圈,即認為板周土體達到重塑狀態(tài)
C.十字板剪切試驗可測定黏性土的靈敏度
D.十字板剪切能測定黏性土的摩擦角
A.貫入器管靴長度不超過76cm
B.鉆孔孔底殘土厚度不應大于15cm
C.標準貫入試驗孔在地下水位以上,應干鉆,避免地下水對土浸泡
D.貫入器放入孔底開始貫入后,應及時地記錄每打10cm的錘擊數,累計打入30cm的錘擊數為標準貫入試驗錘擊數N
A.輕型觸探錘重10kg,落距76cm,指標為貫入30cm的錘擊數
B.重型觸探錘重63.5kg;落距100cm,指標為貫入10cm的錘擊數
C.很密實的砂土宜采用超重型動力觸探
D.對輕型動力觸探當貫入15cm的錘擊數大于50時,可停止試驗
A.傳感器(探頭)應連同儀器等定期標定,現場試驗歸零誤差不大于3%
B.深度記錄誤差不大于觸探深度的1%
C.貫入深度不應超過30m,以防斷桿
D.進行孔壓消散試驗時,不得松動探桿
A.承壓板周邊土出現明顯側向擠出或隆起
B.本級荷載沉降量大于前級荷載沉降量的5倍,曲線明顯陡降
C.24h沉降速率不能達到相對穩(wěn)定標準
D.總沉降量與承壓板直徑之比大于0.02或0.015
A.淺層平板載荷試驗的試坑寬度不應小于承壓板寬度的3倍,而深層平板載荷試驗的試井直徑應等于承壓板直徑
B.螺旋板入土時,應按每轉一圈下入一個螺距進行操作
C.載荷試驗宜采用圓形剛性承壓板,尺寸按土的軟硬或巖體的裂隙密度選用合理的尺寸
D.載荷試驗加荷方式宜采用非穩(wěn)定加荷法,盡量縮短試驗周期
最新試題
巨粒土、粗粒土料宜選用()、沖擊壓實法處理,其分層厚度、施工參數及夯實指標應根據現場強夯單點夯擊試驗或()確定。
勘探深度應穿越滑動面進入穩(wěn)定地層3m 以上,()勘探深度應穿越滑動面進入穩(wěn)定地層()m以上,且滿足滑坡治理需要。
建/構筑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勘察,當搜集資料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進行()和輔以少量的勘探、測試工作??碧近c間距宜為200m~400m,勘探深度應進入穩(wěn)定地層或()。
擬建場地或附近存在對工程安全有影響的巖溶、滑坡、危巖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區(qū)和活動斷裂等不良地質作用時,應進行()。查明不良地質作用類型、成因、規(guī)模和危害程度。提供治理所需的(),提出治理措施和監(jiān)測建議。
當基礎持力層為基巖時,應對巖樣進行()與()狀態(tài)下的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并提供極限抗壓強度和軟化系數。
巖溶地基的處理措施一般可采用()、跨蓋、()和排導等方法。
相鄰勘探點揭示的潛在基礎持力層層面變化大于()%時、影響基礎設計和施工方案的選擇時,應根據墩臺布置加密勘探點()。
鉆探現場可采用肉眼和手觸鑒別方法,也可采用()量測土的狀態(tài),用()試驗判別巖石風化程度和強度。
每個地貌單元應布置勘探點,在地貌單元交接部位和地層變化較大的地段,勘探點應(),在地形平緩地區(qū),可按()布置勘探點。
采取軟土試樣應采用(),每一軟土層采取軟土試樣數量應滿足()要求。